第198章 俄罗斯亚历山大·皮丘什金连环杀人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在庭审过程中,皮丘什金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狂妄和嚣张。他毫无悔意,甚至主动承认了更多罪行。他在庭审时咧嘴微笑,详细讲述自己的杀戮过程,并表示自己"杀人是一种使命"。

皮丘什金在法庭上作最后陈辞时振振有词:"我在庭上所讲的每件事都是真的。我夺走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我没有拿走他们其余的贵重物品,金钱、珠宝,我全不需要。我觉得自己差不多是神!我在囚室里度过了500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在决定我的命运。律师、专家和证人。但我独自决定了63个人的命运,我是法官、陪审员、检察官、行刑者。我决定谁要生,谁要死,我是神。我没有犯法,我凌驾于法律之上。"

他还表示不满人们指其杀人手法残忍:"我没有让他们受到特别的痛苦和折磨,这是我的作风,我的特征。"这种狂妄与嚣张的态度,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6.2 杀人动机:心理分析

皮丘什金被捕后接受了俄罗斯主要精神病医院"莫斯科谢尔布斯基社会及司法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精神分析。尽管有关当局没有公开他详尽的精神报告,但俄罗斯司法精神病学专家维诺格拉陀夫对皮丘什金连环谋杀他人的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祖父的死刺激他成为连环杀手。皮丘什金拥有反社会人格,极端仇视社会,漠视社会一切的道德规范及法律。祖父猝逝让他深信自己被祖父遗弃了,因而受到极大打击,十分憎恨祖父。后来他为了报复遭受祖父遗弃而谋杀大量老年人。

其次,他尝试以杀人恢复自信。皮丘什金是一个长期酗酒者,习惯借助酒精忘记失败,欠缺肯定自我的能力。他发现"杀人令自己活下去",因此犯下多重谋杀罪。同时他视谋杀是一种伟大的事业,法庭上他宣称:"我是检控官、法官、刽子手。我决定谁可以活在世上。我近乎神。"

此外,皮丘什金企图藉杀人满足性需要。皮丘什金想结识异性却碍于害怕她们而失败,无法循正常途径满足性需要,透过暴力才能得到性的欢愉。俄罗斯警方逮捕皮丘什金后,在他的房间搜出大量色情影碟,从而发现他对性暴力特别有兴趣。皮丘什金曾对调查员说"杀人带来的满足感就像连绵不绝的性高潮"。

6.3 判决与上诉

2007年10月29日,法官Vladimir Usov宣布判处皮丘什金终生监禁,首十五年需要接受单独囚禁,必需接受精神病治疗。这一判决是基于检方能够确认的48起谋杀案和3起谋杀未遂案。

然而,皮丘什金并不甘心接受这一判决。11月2日,他透过律师提出上诉,要求法官改判25年监禁。他的律师辩称,皮丘什金在犯罪时处于精神不稳定状态,应当从轻处罚。

2008年2月14日,俄罗斯最高法院发言人向外界宣布法院会考虑皮丘什金的上诉申请。然而,经过慎重考虑,法院最终决定维持原判。至此,这起震惊俄罗斯的特大连环杀人案暂时画上了句号。

七、狱中忏悔?迟到的认罪

7.1 北极监狱中的自白

皮丘什金被判处终身监禁后,最初被关押在普通监狱中。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危险性,他后来被转移到了俄罗斯戒备最为森严的黑海豚监狱,与其他重刑犯完全隔离。在那里,他度过了漫长的18年监禁生活。

2025年4月5日,俄罗斯刑事部门发布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现年50岁的皮丘什金主动告知调查人员,他愿意承认另外11起针对男女的谋杀案。这一消息是通过俄罗斯刑罚部门在通信软件"电报"上发布的声明公布的。

皮丘什金的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曾经狂妄地宣称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杀人狂,为何会在此时选择承认更多罪行?是真心忏悔,还是另有目的?

7.2 真实的杀人数量

在2007年的审判中,皮丘什金曾声称他一共杀害了63人,但当时检察官仅依据手头证据,指控他犯有48起谋杀罪和3起谋杀未遂罪。这一数字一直存在争议,外界普遍怀疑皮丘什金实际杀害的人数远不止官方确认的48人。

皮丘什金在供词中向侦探透露,他希望在64格棋盘的每个格子上为每位受害者放置一枚硬币,因此被俄罗斯媒体冠以"棋盘杀手"的绰号。这一变态的犯罪动机,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皮丘什金新增的11起谋杀指控成立,那么他将成为俄罗斯有记录以来第二多产的连环杀手,仅次于曾被判犯有78起谋杀罪的前警察米哈伊尔·波普科夫。这一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们在对受害者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对皮丘什金的再度坦白感到震惊。

7.3 社会反响与反思

皮丘什金承认新罪行的消息传出后,俄罗斯社会再次陷入了对这一案件的反思。许多人质疑,为何在皮丘什金最初被捕时,警方未能发现更多的受害者?为何这个连环杀手能够逍遥法外长达14年之久?

皮丘什金的律师帕维尔曾指责莫斯科警察松散无力的工作未能阻止他的当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杀人。"即使是我的当事人也对警方这种松散无力的工作感到羞辱。"帕维尔不无讥讽地说。

这起案件也促使俄罗斯改革了连环犯罪调查机制,并加强了对公园、森林等公共区域的监控措施。时至今日,比茨维斯基森林公园仍被当地人视为恐怖之地,而皮丘什金的名字则成为了俄罗斯犯罪史上最黑暗的符号之一。

八、血色回忆:受害者与幸存者

8.1 被遗忘的受害者

皮丘什金的受害者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包括无家可归者、酗酒者和老年人。这些人往往没有亲友,失踪后鲜有人报案,这也使得皮丘什金的罪行得以隐藏多年。

根据官方记录,皮丘什金杀害的人中,只有3名女性和1名儿童,其余都是成年男性。检方确认的48名受害者中,大多数是50至70岁的男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苦,往往被社会所忽视。

皮丘什金杀害的最后一人是他的女同事、36岁的玛丽娜·摩斯卡约娃。摩斯卡约娃是一个单亲母亲,她的儿子是她唯一的牵挂。在决定杀害摩斯卡约娃之前,皮丘什金知道她给儿子留了字条,上面有他的手机号,这可能会导致他被警方发现。然而,他在法庭上表示:"我决定冒一次险。毕竟当时我已在那种要杀人的情绪中了。"

8.2 幸存者的证言

在皮丘什金长达14年的杀人生涯中,只有少数几人成功逃脱了他的魔爪。这些幸存者的证言,为警方最终破案提供了宝贵线索。

2001年,19岁的玛丽娜·维里切娃成为了皮丘什金的受害者之一。当时已有五个月身孕的维里切娃在公园散步时遇到了皮丘什金。皮丘什金以帮忙搬运东西为由,将她诱骗至公园深处,然后袭击了她并将她扔进了下水道的涵洞中。

幸运的是,维里切娃没有死在井底。这位坚强的准妈妈用尽力量爬出了涵洞,并被在公园散步的妇女发现送医。她后来向警方描述了袭击者的特征,但由于害怕报复,她最初没有透露全部细节。

另一位幸存者是14岁的米哈伊尔·罗伯夫,他被皮丘什金抛下井但保住了性命。这些幸存者的存在,不仅证明了皮丘什金的凶残,也为警方提供了关键线索,最终帮助警方将这个杀人狂绳之以法。

8.3 家人的痛苦

皮丘什金的罪行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许多家庭在多年后才知道亲人的下落,而此时已经无法挽回。

据报道,在皮丘什金的审判中,预计会有41名受害者家属和98名目击者出庭作证。这些人中有许多是第一次公开面对这个杀害他们亲人的凶手。

一位受害者的家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等待正义的到来。虽然我们知道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我们的亲人,但至少我们希望看到这个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九、社会反思:连环杀手的成因与预防

9.1 童年阴影与心理创伤

亚历山大·皮丘什金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连环杀手成因的深入思考。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童年的不幸遭遇和心理创伤是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

皮丘什金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和母亲。他曾被送进收容所,后来又经历了头部严重受伤、祖父去世等一系列打击。这些经历使他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对社会充满了仇恨和敌意。

犯罪心理学家米哈伊尔·维诺格拉多夫分析说,皮丘什金祖母的死可能激起了他心中复仇的欲望,因为他感觉自己被祖母"抛弃"了。这种被遗弃的感觉,成为了他后来谋杀大量老年人的心理动机。

9.2 社会边缘人的困境

皮丘什金的受害者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包括无家可归者、酗酒者和老年人。这些人往往缺乏家人和朋友的关注,即使失踪也很少有人报案。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忽视和冷漠。

反思皮丘什金的故事,我们不禁思考,社会的发展为何不能给予每一个人机会?如果这些无辜者拥有的并不仅仅是孤独的生活,而是有温度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们才会有可能免于悲剧的发生。

皮丘什金在法庭上曾表示:"消灭地球上的那些社会边缘分子,是我天赋的使命。"这种扭曲的观念,反映了他对社会边缘人群的极端仇视,也揭示了社会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存在的不足。

9.3 司法改革与预防措施

皮丘什金案也暴露了俄罗斯司法系统在处理连环杀人案件方面的不足。警方最初对皮丘什金的调查不够深入,导致他能够逍遥法外多年。

这起案件促使俄罗斯改革了连环犯罪调查机制,并加强了对公园、森林等公共区域的监控措施。此外,俄罗斯还加强了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和保护,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在皮丘什金被捕后,比茨维斯基公园安装了更多的监控摄像头,警方也加强了对公园的巡逻。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安全,减少了类似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