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世纪黄金大劫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1983年11月26日凌晨,伦敦希思罗机场附近的布林克马特保险库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六名全副武装的劫匪闯入这个号称"固若金汤"的保险库,本想寻找现金,却意外发现了价值2600万英镑的黄金。这起震惊世界的黄金大劫案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持械抢劫案之一,还引发了长达三十年的"黄金诅咒",造成二十多人死亡,并最终改变了全球反洗钱法律体系。

一、惊天劫案:价值2600万英镑的黄金不翼而飞

1.1 精心策划的"钓鱼行动"

1983年,英国正处于"二战后最灰暗的年代"。当时,英国的失业人口达到270万,正冲向300万大关。国民经济持续萎缩,每天都有公司破产,还发生了自192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工业生产大崩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类犯罪活动频发,持械抢劫案更是屡见不鲜。

在这些流窜各地作案的团伙中,以米基·迈卡威(Micky McAvoy)为首的抢劫团伙最为狡猾和凶残。迈卡威表面上的身份是画家和室内装修设计师,私底下却是个隔段时间就召集人马、搞一票大劫案的职业劫匪。1983年初,他们刚刚完成一单抢劫,收获只有几十万英镑,迈卡威对此很不满意,决心寻找更大的目标。

经过多方打听,迈卡威获得了一份重要情报:希思罗机场附近有一个保险库,是名为布林克马特(Brink's-Mat)的国际运输公司存货的地方。这家公司负责替其他公司运输最值钱的货物,保险库里常年存放着数百万英镑的现金。尽管布林克马特保险库的安保措施在全英国堪称一流——里面有11道锁和多达5个警报器,但迈卡威并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

迈卡威花了几个月时间精心策划和准备,他需要一个内线来帮助他了解保险库的详细情况。这时,他的得力助手布莱恩·罗宾逊(Brian Robinson)提出了一个人选——保险库的保安安东尼·布莱克(Anthony Black)。巧合的是,布莱克正是罗宾逊的小舅子。通过布莱克的妹妹,罗宾逊与布莱克取得了联系,并说服他成为内应。

在长达九个月的筹备时间里,布莱克不仅为迈卡威画出了库房地图,还拍下了库房的众多细节。抢劫计划逐渐成形,他们约定以"开始钓鱼"为暗号,里应外合实施抢劫。

1.2 保险库中的意外之财

1983年11月26日凌晨6点多,全副武装的迈卡威带领一行六人出发,前往布林克马特保险库。保险库的三个保安像往常一样泡了茶,开始了平常的一天。结果第一杯茶还没喝完,就看见门被撞开,几个身着黑衣、蒙着脸、手持微型冲锋枪的人闯了进来。

劫匪们迅速制服了三名保安,让保安们意外的是,这些人似乎对保险库很熟悉。控制住保安后,他们拉着两名保安直接走到了楼下库房。要打开保险库,需要两个人一起操作——一个掌管钥匙,另一个掌管密码。

迈卡威没有多费口舌,直接给两名保安身上浇上汽油,威胁他们要么开门,要么当场被活活烧死。在死亡威胁下,两名保安终于打开了防备森严的保险库门。

劫匪们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满屋子寻找现金。然而,这次保险库偏偏没有存放现金。就在他们以为自己扑了空时,有人发现了库房角落里的一堆箱子。他们好奇地打开一看,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一堆箱子里,竟然存放着大块的金条!

劫匪们大概数了一下,76个箱子里总共装着6800根金条!这些黄金总重量高达3吨,分装了76个箱子。对于劫匪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意外的惊喜。他们迅速用仓库的叉车将这批黄金装入货车,在早上8时15分扬长而去。

1.3 黄金失踪引发的金融震荡

劫案发生时,金价为每盎司380美元(当时约合250英镑)。扣除汇率变动因素,3吨黄金在40年后的今天价值1.7亿英镑。这起劫案立即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当天几大着名交易所的黄金价格纷纷跌停。

这批金条的所有者——庄信万丰公司(Johnson Matthey)也因此陷入危机,最终导致这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金融机构破产。庄信万丰银行的倒闭成为当时英国金融业的重大事件,也凸显了这起劫案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

消息传出后,伦敦警察厅的警探们立即意识到,他们面临的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持械抢劫案之一。这起劫案不仅金额巨大,而且策划周密、手法专业,显然是有组织犯罪的杰作。

二、追捕与逃亡:警方与劫匪的猫鼠游戏

2.1 内鬼落网:安东尼·布莱克的背叛

劫案发生后,苏格兰场的伦敦警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始调查。经验丰富的警探们很快意识到,这批罪犯作案效率如此之高,很可能有内应协助。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调查当天值班的三个保安的家庭背景。

调查很快有了突破:劫案当天值班的保安安东尼·布莱克,他的妹妹有一位交往多年的男朋友,而这位男朋友正是团伙老大迈卡威的下属之一。警方迅速将布莱克逮捕审问,在软硬兼施下,布莱克顶不住压力,最终交代了一切。

布莱克供认,他通过妹妹的关系与迈卡威一伙搭上了线,成为了他们的内应。他详细描述了抢劫计划的制定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开始钓鱼"的暗号来协调行动。只是因为情报失误,劫匪们没能在库房里找到现金,却意外顺走了价值2600万英镑的金条。

根据布莱克的供词,警方迅速锁定了迈卡威等主要嫌疑人。劫案发生十天后,迈卡威一伙中的三人就被逮捕归案,包括主犯迈卡威本人。

2.2 黄金去向:熔炼成金饰的洗钱之路

劫匪们虽然抢到了巨额黄金,但如何将这些黄金变现成钱却成了大问题。他们面临两个主要挑战:一是每块金条上都刻有从精炼厂出厂时的编号,这是黄金的"身份号";二是这种金条纯度极高(不低于99.99%),符合伦敦黄金交易市场的交付标准,容易引起关注。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迈卡威找到了金匠约翰·帕尔默。帕尔默出生在伯明翰的贫民窟,有个外号叫"金手指",其最大特长就是摆弄黄金。他在伯明翰市中心开了一家珠宝店,后来又到布里斯托尔开了一家类似的店,私下里收售赃物。

帕尔默将金条运到位于巴斯附近乡村的家中,利用简陋的冶炼设备将金条回炉再炼。要抹去金条上的编号,只需将金条加热到1064.4摄氏度以上的熔点,就足以将金条重新熔炼,抹去编号。

对于第二个问题,帕尔默采取了降低纯度的方法。他将收购的低纯度金饰与金条一起熔炼,从而拉低纯度。犯罪团伙为掩人耳目,还雇人开了家首饰回收公司,在市场上用现金从居民手中高价回收金饰。为了扩大影响,他们甚至在电视上大打广告。

案涉金条被"洗白"后,变成"合法商品",在谢菲尔德的金银市场上出售。帕尔默在这个过程中赚取了25%的提成。

2.3 跨国洗钱:从英国到全球的洗钱网络

对于3吨黄金来说,仅靠加入金饰重熔全部"洗白"是不可能的。于是,犯罪团伙在非洲津巴布韦找到了一处金矿,通过伪造进口证明材料为手中的金条虚构了"合法来源"。

调查人员后来发现,那处所谓的金矿其实并不出产黄金,只是象征性地雇了几个当地人装装样子。案涉金条通过跨境卡车、私人飞机以及走私船只从英国出境,再利用使它们看起来"合法"的文件进口到英国。这些从"空壳金矿"进口的黄金手续完备,堂而皇之地被转手卖给英国的黄金精炼商和贸易商。

接下来,劫匪需要考虑如何处理大量现金收入。在律师史密斯·埃德温的策划下,大量现金被分多笔存入对客户信息严格保密的瑞士银行,然后转入金融监管宽松的列支敦士登银行。经过多块"跳板",账户里的钱被分批取出来,投入英国码头、法国房产等领域。

本案控方律师迈克尔·史密斯表示:"在劫案发生后的几个月,大量现金如洪流般涌向市场。"他指出,该案的重点是通过各种离岸银行账户和公司转移资金。英国警方当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没有追踪到整个洗钱链条。

三、黄金诅咒:三十年杀戮的黑色遗产

3.1 黄金引发的血腥追杀

迈卡威等人离开后不久,保安挣脱控制报了警。尽管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逮捕了几名嫌疑人,但这仅仅是开始。这起劫案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迈卡威等人被逮捕后,如何处理这批巨额黄金成为了问题。负责洗钱的关键人物之一肯尼斯·诺耶(Kenneth Noye)开始接手处理黄金。诺耶是英国最臭名昭着的罪犯之一,他在黑道中以心狠手辣着称。

起初,诺耶还算兢兢业业,不断把一批又一批黄金送去重铸,变现出来之后把迈卡威的那份钱好好存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诺耶开始动起了歪心思。他把部分重铸后的金条存在美国一个银行的保险库里,然后用这11张存放金条的收据拿去做抵押,想贷点钱出来花。

银行工作人员从未做过类似的业务,更没见过数额这么大的黄金。在稳住诺耶之后,他偷偷报了警。警方派人盯梢诺耶,却没想到被诺耶发现了行踪。一天夜里,诺耶出动出击,连刺数刀将警察杀死,到最后还以正当防卫脱了罪。

这起事件标志着黄金"诅咒"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但凡跟这批黄金扯上关系的人,无论罪犯还是执法人员,先后有20多人死于非命。

3.2 接连不断的神秘死亡事件

1990年,一名替迈卡威抢劫的黄金做过洗钱操作的黑帮成员遭暗杀身亡,有人怀疑他是私吞了部分钱财遭到报复。1993年,另一名替迈卡威洗白黄金的黑帮成员在伦敦市中心被枪杀,有人怀疑他和警方有秘密往来,被人下令除掉。

1998年,一位知名珠宝商在家门口被黑帮成员枪杀,传言这位珠宝商也参与了将那批巨额黄金洗白的操作。甚至到了2015年,还有人因为曾经参与过洗白那批被劫走的巨额黄金,而遭到黑道的追杀身亡。

警方一直相信,这些杀戮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迈卡威的身影。他虽然关在监狱里,却一直在遥控指挥帮派和小弟们的行动。甚至警方买通的监狱线人也透露,迈卡威在监狱里指挥了好几场贩毒交易。

1983年被劫走的这批巨额黄金,直到今天也只追回了一半不到,但它引发的杀戮却持续了数十年,至少20名卷入这批黄金的人被害或者神秘消失。这场由黄金引发的追杀,被人们称为"布林克马特诅咒"。

3.3 主犯的最终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