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纽约布鲁克林华裔灭门惨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闽东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导致案件审理多次延期。期间经历陈闽东出现自杀倾向再次接受精神鉴定和自聘精神科医生进行鉴定的反覆过程,直至2014年7月21日法官朱迪斯严词提醒辩方不得再拖延。

2015年秋天,事发近两年后,陈闽东的律师在法庭上宣布陈闽东放弃庭审,直接认罪。2015年10月7日,在法官多次强调希望案件可以有进展后,陈闽东的律师向法官表示,他们已经决定接受检方认罪协议。

当天下午2时30分,一身橘色秋衣的陈闽东被戴上法庭,数月没有理发的他略显憔悴,数寸长的头发与胡须让这个凶徒看起来有些沧桑。当他看到坐在旁听席上的卓仪林与卓红金时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躲闪。而当法官通过翻译问陈闽东是否能够在庭上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时,陈闽东答道:可以。

法庭将认罪后陈闽东丧失的权利一一向其解释,其中包括认罪后不得进行上诉等十几项权利,更包括了最终宣判125年刑期成立后的处理等。就在法庭对陈闽东进行询问的同时,陈闽东一直在揉搓被铐住的双手,而听到法官向其表示,该案数罪并罚最高可判125年徒刑的时候陈闽东延迟了十几秒才回答明白二字。当其最终在认罪书上签字后,坐下的双腿颤抖不停,差一点没能站起。

最终法官认定,陈闽东三项二级谋杀和两项一级过失杀人罪成,将会面临最高125年监禁。主审法官朱迪斯(Vincent del Guidice)指出,他同意这一认罪协议的前提,便是确保陈闽东必须老死监狱,永无机会再回到社会。法官表示在10月20日宣布量刑。

六、凶手的心理世界

陈闽东的心理状态是理解这起悲剧的关键。根据各种信息来源,他的心理世界经历了从边缘到崩溃的过程。

首先,陈闽东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形象。他从中国非法移民到美国,没有合法身份,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只能在中餐馆做厨师,但每次都只能干上几个星期就被开除。他的朋友汤尼·陈透露,陈闽东经常去赌博,还吸食大麻。这种生活的挫折感和自卑感,逐渐侵蚀了他的心理平衡。

更重要的是,陈闽东在2013年6月经历了一次重大打击。他因为未能按时出庭而被法官递解出境,失去了原本持有的C-8卡(申请政治庇护期间的合法居留证)。这意味着他在美国的身份从合法变为非法,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

黄桂娥说,自那时起陈闽东不想做工的时候就直接不去餐馆。还有一次,因为在房间里抽烟,差点导致房子失火。2013年10月17日,事发前9天,陈娜娜在表哥家见到陈闽东。"他衣服脏脏的,沉默了很多。他没怎么理我,喜欢独处了,"陈娜娜说,"眼神让人有点害怕。"

张光照最后几次在纽约见到他也觉得有点不自在,"陈闽东神经很紧绷,和他说话很久才回我。脑子里面想很多东西。"陈闽东拒绝去看病,每次都自己跑回家。大家都觉得他有点不对,但又没觉得问题特别大,主要就是神情恍惚,话非常少,有时答非所问。

三天后,陈娜娜离开纽约,回去做工。陈闽东每天就在表哥的房子待着,抽烟越来越多。他后来在监狱里回忆说,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会不时的有幻听。他听到别人一直在讲话,但是不管他怎么用力听,都听不清他们在讲些什么。

这些症状表明,陈闽东在案发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异常。然而,他的家人和周围的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这可能是因为在华人移民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或被视为个人软弱的表现。

七、幸存丈夫的无尽痛苦与创伤

卓仪林是这场悲剧的唯一幸存者,但他的痛苦和创伤却远超死亡。原本在密苏里州餐馆打工的卓仪林因为这次认罪庭讯特地提前一周赶回纽约市。

案发当晚,卓仪林正在餐馆上班,没有听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当他得知家中发生的惨剧后,整个人都崩溃了。"孩子们的父亲非常激动,他下班回到家看见警察,得知消息后,整个人歇斯底里。"一位邻居回忆道。

在法庭外,卓仪林表示希望当天可以给个结果,这样苦等的日子他再也过不下去了。胞妹卓红金则表示,这起案件是他们家一辈子的心结,陈闽东不被判以极刑,他们没法和父母交代,没法和死去的孩子以及表嫂的父母交代,不管怎么样他们的未来还将继续笼罩在阴影之下,只有这个凶残的狂徒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的心灵才能得到一丝的慰藉。

据报道,卓仪林的母亲陈依钗没有出庭。这位老人已经失去了儿子的整个家庭,这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

2016年3月,《人物》记者第四次见到陈闽东,他已经被定罪判刑,从等待庭审的"监狱岛"转到了纽约州靠近加拿大边境的Clinton监狱。因为长期没有晒太阳,他胳膊上的皮肤白得有点瘆人。他仍然不知道如何和狱警交流,手指甲和脚指甲靠自己用手抠来修剪,因为肯花时间,抠得还不错。

他比案发时胖了几圈。妹妹陈娜娜见到他时说,他"走形了"。他一直在吃Zyprexa ,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极性情感疾患的药物。Zyprexa会让人嗜睡,因为瞌睡可以抑制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它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快速的体重增加,身体容易颤抖,还有些人会失去部分记忆——因为美国法律对隐私的保护,记者无法拿到精神医生对陈闽东的诊断。

在Clinton监狱里,当记者问起陈闽东为什么不选择庭审时,他表现出了困惑的神情。他说律师在上庭前问他是否认罪,他说认罪。他不明白放弃庭审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自己杀人有罪。

八、一个社区的集体创伤

这起灭门惨案不仅给卓仪林一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在纽约华人社区乃至整个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

案件发生后,纽约市议员刘醇逸表示,他对卓仪林一家遭遇的不幸深表悲伤与同情,这起惨案不仅震惊华人社区,也震惊纽约每个人。卓仪林19年前来到美国,为了实现美国梦而辛苦工作,幸福的一家人和美好的梦想却被凶手毁掉,卓仪林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他感同身受,他会给予卓家全力支持,帮助他在大陆的亲人们尽快获得来美签证。

《世界日报》报道,布鲁克林8大道2013年10月26日晚传出华人五尸惨案,震惊美国华人小区,在死者和凶嫌的中国福州家乡也引起极大关注。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移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海外华人的生活并不总是光鲜亮丽,许多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文化适应困难。《纽约每日新闻》网站上,有美国网民留言说,"这世上没有谁的生活总是满床玫瑰,很多人的生活就是从这堆账单到那堆账单,但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成为杀人的借口!"

那些与"心灵缺氧"有关的血腥

提起近年来美国发生的最严重移民案件,很多人会将目光投向2007年4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裔留学生赵承熙制造的枪击案导致32人死亡,震惊全美,甚至引发部分美国民众反韩情绪。韩国媒体曾分析称,遭受排挤、英语不好、婚姻失败、生存状态不如预期等心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的韩裔社会。

移民心理问题引发犯罪的现象并非某国独有。土耳其移民在德国的案件就常引发德国媒体关注,而这些案件中有不少涉及"荣誉谋杀"。美国也曾发生一名德国移民母亲出现精神问题,杀害自己儿子的恶性案件。

今年3月,在日中国研修生杀人事件曾被日媒大肆报道。事件中的中国研修生因日语不好,常被就职的水产公司社长辱骂而难以忍受,最终杀死社长和另一名女性,并造成多人受伤。日本《中文导报》说,来到日本的中国研修生突然进入陌生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加上收入微薄带来的自卑感,慢慢进入一种"心灵缺氧"状态,无法靠倾诉舒缓痛苦,也不能用钱去消解精神的焦灼,这才会愈加痛苦。

这些案例都反映了移民群体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适应困难。在华人社区,这种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因为文化传统和语言障碍使得许多移民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也难以获得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