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东京西新宿公寓分尸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繁华都市中的恐怖发现

1.1 通勤路上的惊魂一瞥

2006年12月16日早上8点,东京西新宿地铁站人潮涌动,上班族们行色匆匆地赶往各自的工作岗位。在这个繁忙的早高峰时段,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恐怖的发现即将打破这座城市的日常节奏。

一位年轻的上班族在赶路过程中,不经意间瞥见地铁站附近的绿化带旁有一个可疑的白色塑料袋。袋子表面沾着一些红色液体,看起来像是番茄酱,但在这个位置出现这样一个袋子显得格外突兀。出于好奇和警惕,这位路人决定走近查看,然而当他靠近袋子时,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塑料袋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恐万分——袋子里竟然装着一具无头、无四肢的男性上半身尸体。年轻的上班族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

1.2 警方的现场勘查与初步判断

接到报警后,新宿警察署的警员们火速赶到现场。当他们打开塑料袋确认情况后,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具残缺不全的尸体呈现出令人不安的状态:从腰部截断,头部、下半身、左臂和右手都不翼而飞。断口处的粗糙痕迹表明,分尸者使用的是木工用的手持锯,而且从脊柱断口的多次切割痕迹来看,分尸者显然不是专业人士,缺乏分尸经验。

法医在现场进行了初步检验,得出了几个关键结论:

1. 尸体死亡时间不超过一周,大约在12月13日至15日之间。

2. 尸体状态较为新鲜,但已经开始出现腐烂迹象。

3. 尸体表面沾有泥土,推测死者在被杀前或刚死后曾被埋入土中。

4. 分尸者没有进行放血步骤,袋子里残留着一些尸体流出的血液。

警方从这些细节中推断,分尸者可能具备一定的反侦察意识。头部和四肢的缺失使得警方无法通过面部特征和指纹来确认死者身份,这给案件侦破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表明凶手可能有预谋地想要隐藏死者的真实身份。

1.3 抛尸地点的反常选择

最令警方感到困惑的是凶手选择的抛尸地点。西新宿是东京着名的商务区,每天人流量高达数十万,周围布满了监控摄像头。在这样一个几乎必然会被发现的地方抛尸,凶手究竟是什么意图?这看起来不像是随机选择,更像是一种示威或挑衅行为。

"会不会是黑帮火并?"专案组的老警员提出了这个可能性。毕竟案发地点离歌舞伎町只有几步之遥,而那里一直是帮派纷争的热点区域。然而,这个推测很快就被推翻了——死者身上既没有帮派纹身,也没有任何打斗痕迹。此外,尸体被处理得如此干净,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识别身份的线索,这也不符合黑帮通常的作案手法。

警方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心思缜密、计划周全的凶手。这个凶手不仅想要杀人,还想要彻底抹去被害人的身份痕迹。这种高度的反侦察意识让警方感到此案非同寻常,侦破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

二、矛盾重重的妻子证词

2.1 三桥歌织的失踪报案

就在警方对这具无名尸体展开调查的同时,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三天前,也就是12月13日,涉谷区警署接待了一位名叫三桥歌织的女性,她神色慌张地报案称丈夫失踪了。

"我丈夫三桥佑辅从12月11号早上出门上班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三桥歌织语气中带着焦虑,向警方描述道,"他身高180公分,胸口有一道做过手术留下的明显疤痕。他从来没有过这种不声不响消失的情况。"

根据歌织的详细描述,三桥佑辅在12月11日深夜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家,夫妻俩为此发生了争吵。12月12日早上7点,三桥佑辅愤然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歌织起初以为丈夫只是在赌气,但直到12月15日与丈夫的公司取得联系后,才得知丈夫从12日开始就没来上班,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妙,赶紧报了案。

这个报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因为失踪者的年龄和失踪时间与无名尸体的特征有部分吻合。警方立即展开调查,走访了歌织,希望从她那里获取更多关于丈夫的信息。

2.2 矛盾的身体特征描述

当警方见到三桥歌织时,不禁吃了一惊。与他们印象中的家庭主妇形象不同,歌织打扮得相当有品位,长相脱俗清新,举止和气质也颇为高雅,很有一种女演员的感觉。这种外在形象与她所描述的"普通上班族"丈夫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询问过程中,歌织详细描述了丈夫的体貌特征:身高166厘米,体态较瘦,右胸口靠下的位置有一处手术疤痕。这些信息成为警方确认无名尸体身份的重要依据。

然而,当警方回到法医鉴定中心,希望法医能针对性地对尸体进行再次检查时,一个严重的矛盾出现了。根据法医的报告,无名尸体的身高明显超过175厘米,体型较为壮实,而且在右胸口靠下的位置并没有手术疤痕。这与歌织所描述的丈夫特征存在显着差异。

这个矛盾让警方开始怀疑,歌织是否在故意提供错误信息。为了验证这一点,警方决定进一步调查三桥佑辅的真实身份和身体特征。

2.3 第二次发现尸体:案件的重大转折

12月28日,也就是西新宿发现无名尸体上半身12天后,又一起惊人的发现发生了。在涉谷区神山町的一处废弃老屋里,一位遛狗的居民在遛狗时发现自己的柴犬对着一户人家门前不停地叫唤。当狗主人走近查看时,发现这是一间闲置的老屋,门锁已经年久失修,轻轻一推就打开了。

在昏暗的房间中,狗主人惊恐地发现地板上有一个奇怪的物体——那是人的两条腿以及下半部分的腹部。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确认这是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下半身。

这具下半身尸体的发现,为案件带来了重大转折。警方将两部分尸体进行了比对,发现了以下关键信息:

1. 两部分尸体的分尸工具都是手持木工锯,切口特征基本吻合。

2. 尸体表面都沾有泥土,成分相同。

3. 下半身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死亡时间推断为12月中旬,与上半身尸体的死亡时间相符。

4. 两部分尸体通过DNA检测证实属于同一人。

这些发现让警方意识到,他们正在处理一起精心策划的分尸案。凶手将尸体分成多个部分,并分别抛尸到不同地点,试图最大限度地隐藏死者身份。然而,这种做法反而为警方提供了更多线索,尤其是当两部分尸体被拼合后,死者的真实身份开始浮出水面。

三、谎言背后的真相

3.1 矛盾的身份信息与嫌疑人浮现

随着两部分尸体被确认属于同一人,警方开始重新审视三桥歌织提供的关于丈夫的信息。他们发现,三桥歌织所描述的丈夫特征与实际尸体特征存在明显矛盾,这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惕。

为了验证三桥佑辅的真实身份,警方开始调查他的社交关系网络。他们首先联系了三桥佑辅的同事和朋友,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三桥佑辅的身高实际上是180公分,体型较为壮实,根本不是歌织所说的166厘米、体型瘦弱。更重要的是,所有认识三桥佑辅的人都表示,他的胸口没有任何手术疤痕。

更令人怀疑的是,三桥佑辅的医疗保险记录也显示,他从未接受过胸部手术,也没有胸部外伤的记录。这意味着三桥歌织向警方提供了虚假的信息,她可能是在试图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从时间线来看,三桥佑辅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2月11日深夜到12日凌晨之间。根据三桥歌织的证词,佑辅是在发生争吵后于12日清晨离家出走的。然而,警方通过调取三桥家所在公寓的监控录像发现,佑辅在12月12日凌晨3点50分独自回到公寓,之后直到12月12日中午,都没有再出现在监控画面中。这与歌织所说的"佑辅在清晨离家出走"的情况不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