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美国炭疽袭击事件(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4.1 科学家的阴暗面:布鲁斯·艾文斯的秘密生活

随着调查的深入,FBI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位科学家:布鲁斯·爱德华兹·艾文斯。艾文斯于1946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座小城,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母亲玛丽崇尚暴力,经常对父亲兰德尔实施家庭暴力。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艾文斯形成了复杂的性格。据兰德尔药店的前雇员唐·霍克透露:"有一天,兰德尔来上班,眼圈乌青,原来是被玛丽用扫帚打了。"霍克说,玛丽有时用煎锅打兰德尔。这种暴力环境影响了艾文斯的心理发展。

艾文斯在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一名生物学研究员。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个"富有魅力,虽然古怪,但还不至于让人产生敌意"的人。然而,在内心深处,他有着无尽的怨恨和阴暗想法。

1970年代,艾文斯曾怀揣一支手枪在辛辛那提大学校园里游荡,每当想起自己被人"冤枉"的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朝着空无一人的建筑物胡乱开几枪。这种行为显示出他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艾文斯对那些拒绝他示好的女子怀恨在心,经常幻想着用疯狂的手法将她们杀死。为此,他买来制造炸弹的材料、枪支和防弹衣,藏在地下室里。这种危险的心理状态使他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危险人物。

尽管如此,艾文斯还是成功进入了美国生物防御机构"美国军队医学传染病研究所"(USAMRIID),成为受人尊敬的军方科学家、炭疽研究的权威。1990年,艾文斯进入陆军传染病研究中心工作,并于2003年以民间雇员的身份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颁发的致力于改进炭疽菌疫苗技术的最高荣誉奖。

4.2 炭疽信件与个人恩怨:埃文斯的犯罪动机

FBI的调查发现,艾文斯有强烈的动机实施炭疽袭击。2000年,艾文斯在德特里克堡的炭疽疫苗研究项目面临资金削减的风险。他在2000年6月28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很明显,政府正在准备停止这一项目,我们可能会被解雇。"

长期的沮丧和焦虑让艾文斯产生了"寻求报复的冲动"。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可能导致他通过制造炭疽袭击来证明炭疽疫苗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项目继续获得资金支持。

此外,艾文斯还有着复杂的个人动机。调查发现,艾文斯曾向心理学家内奥米·海勒(Naomi Heller)诉说他对一位拒绝他的女性的感受,被拒绝就像儿时遭受母亲嘲弄一样,让他痛苦不堪,他甚至想过杀死她。

更令人震惊的是,艾文斯曾告诉一位精神病医生,他正策划毒死前助手玛拉·林斯科特。为他看过病的心理医生戴维·欧文曾评价艾文斯:"他是我见过的最可怕的病人。"

这些心理问题和个人恩怨使艾文斯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危险人物,具备实施炭疽袭击的动机。

4.3 实验室证据:RMR-1029烧瓶的秘密

2006年9月,在经过五年对哈特菲尔的调查后,FBI特工爱德华·孟图斯和文森特·里斯发现,真正的嫌疑人可能是艾文斯,而非哈特菲尔。

调查人员运用了一种微生物学上的法医鉴识标记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和微生物阵列,发现2001年炭疽信件袭击案中使用的炭疽杆菌孢子具有4种独特的遗传标记。而由艾文斯负责看管使用的、编号为RMR-1029烧瓶中的炭疽杆菌样本和袭击信件样本的遗传标记完全一致。

这一发现将艾文斯与炭疽袭击直接联系起来。RMR-1029烧瓶中的炭疽杆菌是袭击中使用的炭疽的直接来源。更重要的是,艾文斯是该烧瓶的唯一保管人,这意味着只有他有机会获取这些炭疽杆菌。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艾文斯在炭疽袭击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经常独自在储存RMR-1029的实验室工作到深夜。这些夜间活动为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准备炭疽杆菌,并将其制成"武器级"的粉末。

此外,FBI还发现,艾文斯在炭疽袭击发生后向调查人员提供了误导性的信息,试图掩盖RMR-1029烧瓶与袭击中使用的炭疽之间的联系。这些行为进一步证明了他的犯罪嫌疑。

五、结案谜云:自杀与争议

5.1 嫌疑人之死:艾文斯的自杀

2008年7月下旬,FBI通知艾文斯,准备起诉他实施了2001年的炭疽袭击。7月27日,艾文斯的妻子发现他吞服了大量的醋氨酚(一种常用退烧药),昏迷不醒。

艾文斯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抢救无效,于7月29日在马里兰州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62岁。他的死对持续了七年的调查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但FBI很快宣布这是一起自杀事件,艾文斯就是炭疽袭击的幕后黑手。

2008年8月6日,FBI宣布艾文斯是炭疽邮件案的"唯一嫌疑人",并以此结案。FBI局长罗伯特·穆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调查人员已经收集了"压倒性的证据"证明艾文斯就是凶手。

FBI公布的证据包括:

1. 袭击中使用的炭疽杆菌与艾文斯负责看管的RMR-1029烧瓶中的炭疽杆菌基因完全一致。

2. 艾文斯有机会获取并处理这些炭疽杆菌。

3. 艾文斯在炭疽袭击发生前的行为异常,包括深夜独自在实验室工作。

4. 艾文斯有心理问题和实施袭击的动机。

然而,由于艾文斯已经自杀,他无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也无法对指控进行反驳。这一事实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议。

5.2 疑点重重:FBI结论的争议

尽管FBI宣布艾文斯是唯一嫌疑人,但这一结论遭到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质疑。

首先,一些生物战专家表示,艾文斯虽是优秀的疫苗专家,但并没有能力将炭疽杆菌转换成可吸入的固体粉末。推荐艾文斯进入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伊兹尔博士指出:"艾文斯在炭疽杆菌的研究方面确实有很高造诣,但他的研究方向是把炭疽杆菌转化成液体,而不是固体粉末。"

其次,联合国伊拉克生物武器核查小组微生物学家斯拜策尔基于化学成分坚信,信件里的炭疽杆菌不可能源自艾文斯。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专家的支持。

第三,美国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培育炭疽病菌所需的时间是8000多个小时,尽管艾文斯曾多日在实验室中过夜,但他也不可能在同事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准备好炭疽病菌。

此外,一些人质疑FBI在调查过程中存在偏见和错误。例如,FBI曾错误地将哈特菲尔认定为"利害关系人",对其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和媒体曝光,最终证明他是无辜的。这种错误引发了人们对FBI调查方法和结论可靠性的质疑。

还有人指出,FBI在艾文斯自杀后迅速结案,可能是为了掩盖调查中的错误或保护更高层的利益。《华尔街日报》2010年2月25日的报道称,来自新泽西州的民主党众议员鲁什·霍尔特(Rush Holt)认为,调查应该继续下去:"我认为,FBI提供的证据,在法庭上是站不住脚的。但由于他们怀疑的主要对象已死了,他们也不用上法庭了,他们就满足于这样草草结案。"

5.3 真相难明:未解之谜与后续影响

尽管FBI于2010年2月19日正式宣布结束调查,认定艾文斯博士单独制造了炭疽袭击,但这起事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其中最大的谜团是:艾文斯是否真的单独行动?一些专家认为,将炭疽杆菌转化为"武器级"粉末需要多人合作和专业设备,仅凭艾文斯一人之力难以完成。

另一个谜团是:袭击的真正动机是什么?FBI认为艾文斯是为了报复政府削减其研究资金,但这一解释是否充分仍有疑问。

此外,炭疽袭击与"九一一"事件的关系也不清楚。袭击发生在"九一一"一周后,信件内容似乎指向伊斯兰极端分子,但袭击使用的技术和材料却来自美国军方实验室。这是否意味着有更深层次的阴谋?

尽管存在这些疑问,炭疽袭击事件还是对美国社会和全球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推出了"生物盾牌计划",资助多个实验室研发对抗炭疽和其他"威胁因素"的疫苗或解毒剂。

《科学美国人》曾提到,炭疽袭击事件引发了美国政府对打击生物恐怖主义的重视,当年,相关的研究资金高达410亿美元。艾文斯事件又让美国政府有理由加大对生物实验室的投入,这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这起事件也暴露了美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漏洞。德特里克堡等高级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不足,使得内部人员能够获取和滥用危险生物制剂。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六、尾声:白色粉末背后的阴影

2001年美国炭疽袭击事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它留下的阴影仍未完全消散。这起事件造成5人死亡,17人感染,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美国人对生物恐怖主义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生物实验室的监管,提高了对生物恐怖主义的防范能力。然而,关于事件真相的争议从未停止,艾文斯是否是唯一凶手,是否有其他势力参与,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2011年2月,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组成的专家小组对FBI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审查。他们的结论是:"仅凭现有的科学证据,不能针对邮件炭疽孢子的来源得出明确结论"。这意味着,即使在艾文斯死后,科学证据仍无法确凿证明他就是凶手。

2010年,最终调查总结报告长达92页,透露了一些新的细节。例如,艾文斯在含有炭疽杆菌的邮件中写的内容被认为是经过编码的;2007年的一个夜晚,艾文斯博士焦躁不安,在半夜一点出门扔掉了他关于编码的书;在2008年3月的电子邮件中,艾文斯写道:"一直向下,向下,深深地挖吧,这样你们可以发现我的精神。"

这些细节为案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但也未能完全解答人们的疑问。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起事件时,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 生物武器的研究和管控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其被滥用。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既可以用于保护人类,也可能被用于伤害人类,需要谨慎使用。

3. 在追求国家安全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公民权利和司法公正,如哈特菲尔的冤案所示。

4. 政府和执法机构的行为需要更加透明和负责,以维护公众的信任。

炭疽袭击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暗篇章,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新型安全威胁时,需要保持警惕,同时也要坚持科学、理性和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防范生物恐怖主义的同时,维护我们的民主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在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似的威胁可能会更加复杂和隐蔽。因此,我们需要从2001年炭疽袭击事件中吸取教训,建立更加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确保这类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