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江边惊现"人彘":2016年泸州长江碎尸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邻居的话,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要求邻居仔细回忆两人争吵的时间,随后邻居告诉侦查员,听到他们吵架的日期应该是4月7日。贺某曾告诉阿莲的姑妈自己在4月5号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阿莲,而邻居却反映在4月7日,两人还在吵架,并且准确地说出是理发店的一对员工,无疑贺某向姑妈撒了谎。
专案组立即整理之前对贺某走访时的谈话记录,发现贺某除了对阿莲消失一事显露出冷淡外,似乎还有一些含糊其词。并且侦查员发现阿莲曾对姑妈声称自己去云南旅游,并拍下云南某饭店的照片传给姑妈,而饭店老板却声称自己根本没见过这个外地女孩。而恰巧贺某曾在几天前去过云南,并且在他的身边并没有出现阿莲的身影,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巧合?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要求侦查员不要贸然进入贺某与阿莲的居住地进行调查,而是乔装顾客,对贺某的下一步动向进行暗中调查。侦查员亲自去店里洗头,默默观察贺某的神态,看他是否有异常反应。贺某显然对面前的顾客没有丝毫怀疑,忧心忡忡地热情地为顾客服务,警方了解到贺某有可能要离开现在上班的地方。
五、关键证据浮现
就在这时,警方在一个私人监控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身影。在4月11日和12日凌晨,有一个人夹着大包的物品从阿莲与贺某所居住的楼下路过。从监控画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16年4月11日凌晨,贺某裹携着一个类似袋子的东西匆匆走出小区,次日凌晨,贺某再次从这里经过。而作为理发师的贺某,每天工作至深夜才下班,凌晨独自走出小区,这是极为不正常的。
经过仔细比对和观察,发现这个人的步态特征,包括外貌以及他所携带的物品跟现场所发现的极为相似。通过与案发现场的编织袋进行比对,专案组判断贺某手中的裹携物极有可能就是装有阿莲尸体的包装袋,再结合白天对贺某的秘密调查,贺某的嫌疑陡然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贺某一旦离开,警方就有可能失去重点嫌疑对象,于是专案组当机立断,决定抓捕贺某。2016年4月25日,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以后,警方抓捕了贺某。贺某到案后,在大量证据面前,对自己杀害阿莲的事实供认不讳。
原来,2015年当阿莲应聘至贺某所工作的理发店时,贺某就对外表清纯的阿莲一见钟情,在近半年的追求后,两人对外宣布了恋爱关系。然而就在同居后不久,贺某发现阿莲的脾气倔强,两人的争吵逐渐成为家常便饭。他们闹了矛盾以后,贺某就住在理发店里面不愿意和阿莲见面。于是阿莲穿着睡衣冲到理发店,扬言要砸理发店的玻璃。
日复一日,贺某对阿莲的积怨越来越深。在阿莲4月4日回到出租屋的当晚,两人吵架升级到了顶点。贺某凌晨12点的时候回宿舍睡觉,睡到半夜1点多的时候,阿莲就说眼睛痛,让贺某去打热水给她敷眼睛,就因为这事,双方发生了争吵。在争吵过程中,贺某就用右手手腕掐住阿莲的脖子,最终导致阿莲窒息身亡。
据贺某交代,当他意识到阿莲已经死亡,心生恐惧,在4月11日和12日凌晨分两次来到宜宾长江大桥,将阿莲的尸体抛入长江。为了转移视线,他一直用阿莲的手机和她家人联系,并计划在近期内离开宜宾潜逃外地。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尽管绞尽脑汁,但是仍然没有逃脱公安机关的逮捕。
六、案件背后的隐情
贺某为何会对自己深爱的女友下此毒手?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据贺某交代,2015年阿莲应聘到他工作的理发店时,他就对外表清纯的阿莲一见钟情。经过近半年的疯狂追求,两人终于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很快开始了同居生活。然而,同居后不久,贺某就发现阿莲不仅脾气差,而且还特别懒。因此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吵闹。日复一日,贺某对阿莲的怨恨不断加深,但提出分手阿莲也不愿意。
案发当天,贺某12点钟左右回寝室睡觉,睡到深夜一点多钟的时候,阿莲表示自己眼睛痛,要贺某去打热水给自己敷眼睛。贺某觉得自己上了一天班,刚休息一个小时,阿莲却开始折腾他,心中不满。随后这对小情侣谁也不服谁,谁也没惯着谁,发生争吵后,紧接着就是拳脚相加,二人一番搏斗后,阿莲败下阵来。
当贺某意识到阿莲已经死亡后后悔不已,但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他还是拿起小刀和编织袋,将阿莲分两次从桥上抛入了长江。
值得注意的是,贺某在杀害阿莲后,不仅没有立即逃离,反而继续使用阿莲的手机与她的家人保持联系,制造她还活着的假象。他甚至在4月11日拍摄了一张饭店的照片发给阿莲的姑妈,并告诉她自己最近几天在外地玩,过几天就回去探望爷爷奶奶。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扮演死者",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心理现象。犯罪者通过模仿死者的行为和言语,试图维持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同时也是为了延缓警方的侦查时间。
七、案件的法律处理
贺某到案后,对自己杀害阿莲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法院审理认为,贺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贺某因琐事与被害人发生争吵后,采取暴力手段致被害人死亡,犯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应当严惩。
基于上述事实和法律适用,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了如下判决:贺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贺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7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二审审理。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和适用法律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因此,二审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对贺某的死刑判决。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律对严重暴力犯罪的零容忍态度,也彰显了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八、案件的社会影响与反思
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暴力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刻反思。
首先,这起案件揭示了家庭暴力可能升级为极端暴力犯罪的重大隐患。贺某与阿莲在同居期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暴力冲突,但这些早期的暴力迹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干预,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社会应当加强对家暴行为的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理,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其次,案件也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在处理感情问题时的不成熟和冲动。贺某和阿莲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情绪管理能力。在面对感情矛盾和生活压力时,他们没有采取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激烈的争吵和暴力相向,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提醒我们,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帮助他们学会以健康、理性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
此外,这起案件也展示了我国司法机关在侦破恶性案件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决心。从发现尸体到确定尸源,再到锁定嫌疑人并最终将其绳之以法,整个侦查过程仅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公安机关的高效办案能力和科技侦查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确定死者身份的过程中,警方运用了先进的DNA技术,克服了直系亲属缺失的困难,最终成功确认了死者身份,为案件的侦破奠定了关键基础。
最后,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彰显了我国法律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贺某因一时冲动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判决不仅是对受害者的告慰,也是对社会的警示:任何形式的暴力犯罪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